天文學家利用ALMA成功偵測到歐特雲彗星C/2014 UN271(Bernardinelli-Bernstein)的分子活動,這是目前觀測到的最大且第二遙遠的活躍彗星。 C/2014 UN271的直徑約140公里,是大多數已知彗星的數十倍以上。目前已知最大的長周期彗星為直徑96公里的C/2002 VQ 94與74公里的海爾─波普彗星,唯一已知比C/2014 UN 271更大的活躍彗星是半人馬小天體95P/Chiron,直徑約215公里。C/2014 UN271來自歐特雲,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海王星(29.9AU)軌道內,並在2022年9月進入天王星(18.3AU)軌道內,預計將在203...
植物系統性免疫:從局部警報到全體備戰 當植物生病時,體內會大量產生叫做「PR1」的蛋白質。這個蛋白質早在半世紀前就被發現,科學界普遍視它為植物啟動免疫反應的「指標」,但是它真正的生物學功能,始終是一個懸而未解的謎。如今,這道長達 50 年的謎題終於迎來突破!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的陳逸然研究員領導的團隊集多年大成,於 2023 年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成果,揭示了 PR1 的真實身分,以及它如何啟動「系統性免疫」機制。關鍵就在胜肽!這個微小卻關鍵的訊息傳遞分子,中研院「研之有物」帶你一起瞭解。
天文學家近來對行星形成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一項由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領導的國際研究,利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對30顆年輕恆星周圍旋轉的氣體及其質量隨時間的變化進行了最精確的測量,成功繪製出盤中氣體質量隨時間演化的最精準輪廓。這項成果不僅拼湊了行星形成過程的重要線索,更揭示形成岩質行星、氣態巨行星或冰巨行星的可能條件。 研究人員表示為了了解一個系統中可能存在哪些類型的行星,以及有多少顆行星,最基本的要求是了解年輕恆星周圍行星盤的質量,我們稱這些行星盤為原行星盤。研究團隊關注的恆星年齡從不到100萬年到超過500萬年不等,這聽起來好像很古老,但對於恆星來說,這仍...
桉樹含有幼熊無法消化的毒素,所以母熊會提供幫助。 需要餵食幼熊時,母熊會排出糞便,而幼熊則會將它吃下。 先別急著對這種現象嗤之以鼻,其實無尾熊媽媽向幼熊餵食排泄物,是一種能夠拯救生命的預防措施,稱為餵食盲腸便(papping)。 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與保育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專員莎莉.波恩布希(Sally Bornbusch)說:「盲腸便是與正常糞便不同類型的糞便。」成年無尾熊只吃桉樹葉,這種植物對大多數動物而言都有毒,而幼年無尾熊也還無法消化桉樹葉。 無尾熊出生時,體長不到2.5公分,看起來更像是小熊軟糖而不是無尾熊。牠們會從產道一路爬到母熊的育兒袋,並待在袋裡接受哺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