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茄是陳逸然團隊最初的研究對象。 圖|iStock
阿拉伯芥是研究界公認的模式植物,圖片為室內種植的阿拉伯芥。 圖|Flicker -BlueRidgeKitties
植物免疫系統可區分為水楊酸機制與茉莉酸機制,水楊酸專門對付共生型病原危害,茉莉酸則是受到蟲咬以及壞死型病原危害時啟動,兩者相互拮抗。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陳逸然)
陳逸然和採訪團隊分享他如何找到植物免疫的關鍵分子。 圖|研之有物
蕃茄的 PR1 序列,陳逸然分析 PR1 序列時,發現「CNYD」序列及後方的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的植物物種中皆有很高的演化保留度。後續各項實驗也證明,CNYD 確實是蛋白酶用來辨識並切斷 PR1 的位點。 圖|研之有物
陳逸然團隊找到了免疫信使 CAPE9,CAPE9 是從 PR1 切下來的胜肽片段。接下來,他們要找出到底是「誰」切割了 PR1。 圖|研之有物
受病原體引發水楊酸系統性免疫反應。箭頭表示正向促進,T 字符號表示抑制。虛線部分解釋:XCP1 切割 PR1,產生 CAPE9 片段。CAPE9 除了引發系統性免疫,也會回過來促進局部性防禦。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陳逸然)肽 CAPE
植物體內系統性免疫生化反應模擬途徑模型。圖中藍色箭頭的調控機制,為陳逸然團隊本次的研究成果。黑色箭頭則是過去科學家的知識積累。CAPE9 到系統性免疫的路徑中,還有很多等待解開的謎題。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陳逸然)
負責植物細胞之間溝通的胜肽,未來還有待更多研究探討。圖片為野生的阿拉伯芥。 圖|iNaturalist – alcesevropsky
Share